前不久,美國咨詢公司貝恩聯合意大利奢侈品行業協會發佈了《全球奢侈品市場監控》。報告分析認為,2014年全球個人奢侈品消費增速將僅有2%,這是2009年以來最低增速。其中,中國市場則將出現奢侈品進入中國大陸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奢侈品在中國市場正逐漸走向低迷。而近一個月來各大奢侈品集團陸續公佈的財報,更印證了這一判斷。
  Burberry近期發佈的上半年財報顯示,業績上漲7%,環比呈放緩趨勢,且預計下半年出現中到低個位數下跌。Prada不久前公佈的中期業績稱,凈盈利較去年同期下降21%。
  奢侈品巨頭LVHM集團發佈的2014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銷售額增速大幅下跌,僅為4%,而這一數字在2012年是25%;旗下LV皮具銷售又創新低,僅為3%。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奢侈品在中國市場的低迷緣於中國政府的反腐行動。
  有分析稱,中國市場的變化除了與國內“節儉令”導致的禮品消費減少有關外,還和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在關稅與增值稅更低的海外購物有著密切的關係。
  例如在中國網站標價2.9萬元的英國Burberry風衣,在日本僅售3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9萬元),而在法國則為2395歐元(約合人民幣1.88萬元)。同一款LV包袋,法國官網和意大利官網的價格要比中國官網便宜近1000元人民幣。
  居住在意大利米蘭的時尚買手李小姐對此表示認同:“反腐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吧,更重要的是,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不再盲目跟風,開始看重性價比。”
  曾幾何時,中國游客在國外奢侈品專賣店門口排起長龍,“我們做買手的,一到旅游季都得和同胞搶貨。”李小姐說,“現在很少出現這種國內游客大肆購買的場面了,很多客戶買奢侈品都是找代購,可以省錢。”
  除了越來越理性外,消費者也開始追求個性化,不再盲目崇拜豪華大牌。
  “滿大街的LV,真假難辨。還有Gucci ,logo讓人生厭。”消費者王女士向記者表示。的確,各大奢侈品品牌的經典logo引來的不再是註視的目光,而是漸漸變成了側目。“因為滿包的logo給人感覺很俗,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背的什麼牌子似的。”王女士說。
  不僅是消費者,奢侈品商家也已經發現中國消費者的品位正在發生變化。意大利奢侈品行業協會副主席Armando Branchini接受採訪時表示,從亮晶晶的商標越大越好的簡單小件,到不張揚的幾乎找不到商標的高端大件,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品位在不斷提升。
  對此,各大品牌各顯神通。Gucci的產品近年來開始“去標誌化”,積極開發更獨家的皮革製品,運用更多非傳統的色彩和前衛的設計,同時將印有明顯商標的產品限制在10%以內甚至更少。而LV的皮具也開始了更多的暗紋設計,除了一些經典款式依舊採用經典老花圖紋外,壓紋、水波紋開始應用到最新產品的設計中。
  10月28日,美國最大奢侈品品牌寇馳(Coach)公佈了2015財年一季度財報:美國本土持續疲軟導致整體銷售按年下滑10%,而按地區,北美銷售同比下降19%至6.34億美元。
  寇馳作為輕奢品牌的代表,曾一度受到北美及中國市場的熱捧。然而今年以來,除了本土市場的低迷外,中國市場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前幾年寇馳在中國很受歡迎,很多美國代購都是做寇馳代購起家的。”專門從事美國商品代購的楊萌表示,“但今年以來,寇馳不像以前那麼受歡迎了。中國市場進駐了更多的年輕品牌,寇馳確實遭受了衝擊。”
  網絡越來越發達,信息交流越來越暢通,中國消費者對全球市場的把握也越來越敏感。Michael Kors、Kate Spade 、Tory Burch、DKNY、Furla,這些年輕品牌已經成為後起之秀。
  奢侈品市場的蛋糕雖大,但競爭激烈,品牌同質化也越來越嚴重。
  以LV經典款式Neverfull為例,這款包是敞口無拉鏈的購物袋設計,市場上以此款為原型的包袋不勝枚舉,幾乎可以說,每個品牌旗下都有一款自己的Neverfull。品牌模仿嚴重,自身創新不足,也是大眾對奢侈品品牌產生審美疲勞的重要原因。
  “消費者更青睞個性化。無論是一線奢侈品還是輕奢品牌,個性設計才是品牌的生命。”行業分析人士認為。
  中國奢侈品銷售市場的不斷降溫,使很多大品牌失去了在華的銷售信心,一些大牌甚至開始撤櫃。業內人士認為,奢侈品牌只將重心放在了當前的利益增長點上,沒有挖掘市場的深層次需求。業績下滑,則更應適時調整策略以順應當前市場的主流發展方向。
  有專家指出,未來奢侈品想在中國恢復良好業績,需要進行渠道重組,中國市場仍是持續擴容且前景樂觀的,只是機會是留給細分市場後更迎合消費需求的品牌。這次奢侈品市場的變化,或將成為消費市場轉型的一次良好契機。
  (原標題:【熱點】奢侈品市場低迷 消費者青睞個性化品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98yvv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