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燕農
  日前,在廣東省人代會分組審議財政預算報告中,有代表拿著財報仔細“挑刺”。參加審議的廣東省財政廳副辦公室出租廳長葉梅芬兩度以“還要瞭解其他組意見”為由欲起身離場,都被窮追不捨的代表留住追問。(1月19日《新快報》)
  從一周前廣州城建公眾咨詢監督委員會集體炮轟廣州市交委臨時撤換議題,詰問“憑什麼你說不討論就不討論?”到現在廣東省人代會分組西服審議會場上的火藥味,讓公眾看到了不同層面的監督活力。監督的活力複蘇與被監督的躑躅被動所共同構成的監督畫面,值得關註與討論。
  在廣東省人代會分組審議中,代表們所追問的問題和提出的意見,已經不僅僅停留於財報的紙面。他們建議,財報中應該加入與其他省份的對比數據;地方債務數字也要公開透明。他們要求,科技、教育、民生的投入應該界定清楚,學校周邊修路、裝路燈這類設施的配套不能算教育投入,引進高科技人才經費也不能算科技投入。他們追問,預算案是人大審議通過的,公共財政超支抗癌食物有哪些應該給代表們一個說法。
  由上可見,會場上不僅有火藥味,更有人大代表們在行使監督權利上的廣度拓展與深度精進。代表們已經不滿足於“看看財報舉舉手”,而是從財報出發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建議。相比過去而言,網站優化這是一種進步,監督不再“照本宣科”,而是呈開放式的直擊要害。
  但另一方面,接受人大代表監督的有關政府部門,顯然還沒有做好準備,代表政府部門參加分組審議的官員,似乎有些“招架不住”。呈現給代表們一份財報,對相關數據做一些解釋和說明——這種由政府部門主導的審議和監督,在以往的新聞畫面中屢屢出現,這種“程式化監督”不會引發火藥味,而會讓會議程序順利進行。人大代表們好房網已經開始拓展監督的廣度和推進監督的深度,試圖以財報為原點更開放式地討論公共財政,而個別政府部門依然習慣於“程式化監督”的過程,還停留於既往“自說自話”的層面——監督的進步與被監督的躑躅,不可避免會導致會場的火藥味,一方面人大代表有追問不完的問題;另一方面官員因準備不足而尷尬。
  代表們跳出此前的“程式化監督”模式,以追問和建議的方式獲得更多的監督主動權,這無疑是民主政治的進步。避免被問得張口結舌或者離場躲避,政府部門需要多聽意見和建議,需要放棄程式化思維,以被監督者的身份定位做足功課、坦誠而謙恭地接受監督,從而實現監督與被監督的良性互動與共同進步。  (原標題:樂見代表向“程式化監督”說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98yvv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